通知

【招生简章】中国社会文化研修~深思北京2024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它也是以现代艺术为代表的新文化传播的中心,以及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中心。北京是一个具有多重面貌的复杂城市。本研修最初是针对中文高级学习者的语言研修项目,今年开始项目升级,将打破语言限制,通过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为参加学生提供多维度观察当代中国和当代中国人的视角。

回顾过去三年,疫情导致的移动限制及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行,我们充分利用这些变化,积极引入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工作坊模式,同时开展了线上线下结合的中日学生相互采访和远程代访等交流实践。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语言壁垒和知识储备匮乏确实容易抑制交流的热情与表达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对语言能力及知识储备的过度自信,也会带来先入为主的自以为是,削弱了对眼前人事物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陷入思维停滞的困境而不自知。我们希望参加研修的学生,永远不要丢失好奇心和对他人的尊重。这是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第一步,也是理解异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生存技巧。过去十年研修得以成行,归根结底是基于东京大学驹场校区与北京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2024年的研修将由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养教育创新工程(LAP)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及当地文化团体联合实施。

本年度的研修分两阶段组成。S2学期通过书面选拔不超过10人的候选生,参与第一阶段的预备讲座。中期汇报后决定最终人选,进入第二阶段(9月上旬)赴北京进行当地研修。预备讲座阶段须明确每个人的问题意识。当地研修阶段须积极参与观察而非被动参观。参访过程中,将有机会与活跃在当代中国各行业的一线专家进行深入的“对话”。此外,研修期间将设置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进行集中意见交流的自由观察日。双方学生需要提前组队,充分规划,对市民生活和城市文化展开考察。

■ 研修日程

1.预备讲座:S2学期周三5限【暂定・可协商】

・说明会1次

・中国社会文化讲座3次【讲师调整中】

・中期汇报会1次(问题意识、研究主题、信息共享)

・个别指导1次(个别对接、自由观察的计划调整)

2.当地研修:2024年9月上旬一周(日期调整中)

■ 研修后提交课题

  1. 研修后报告(预计出版)
  2. vlog(预计公开)

■ 课程教师

伊藤德也(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养学部)

朱芸绮(教养教育高度化机构)

■ 选修条件・学分要求等

・熟练使用中文或英文对话会有一定优势,但不是必要条件。比起语言能力,更看重沟通能力、积极性、自主性和问题意识。

・参加者需根据以下规定提交选课报告。若报名人数超过选课上限人数,将通过报告进行首轮筛选。

・参加者须出席预备讲座并提交研修后课题。

・需要学分的学生需在选课更正期结束前完成选课手续。

■ 对象・人数

本科学部生不超过10名(硕士研究生可参加)。

■ 选课报告

1.主题

①个人目前最感兴趣的中国相关话题,内容包括已知信息、个人见解及希望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及角度等(1200字左右,日文)

②(充分考虑北京的广阔和时间限制的前提下)设计一份1日自由观察方案,内容包括与中国大学生合作展开观察时自己想要确认的主题/对象、理由及要点(字数和形式不限)

2.提交方式:邮件附件

・标题:深思北京2024选课报名_姓名

・请在邮件正文中注明以下信息。

①姓名(年级、所属、学号)②外语(中文、英文)运用能力<学习经历、生活经历、国际交流经验、相关资格等>

3.发送地址:admin@lap.c.u-tokyo.ac.jp(@换成半角)

4.截止日期:2024年5月31日(周五)24点(请严格遵守截止时间) *确认邮件将在6月2日前发送。如果未收到确认邮件,请务必联系负责教师。

■ 注意事项

・研修期间,要有代表大学参与海外活动的自觉,保持作为东大学生的品格和自尊,认真严肃地参与研修。

・航班费用、住宿费及研修费将由奖学金<株式会社Zensho控股公司提供>承担,海外旅行保险费、签证申请费及其他生活杂费需由参加者自理。

・若在规定期限后放弃参加研修,无论理由如何,需承担机票、住宿费及研修费等相关费用的取消费用。由此产生的海外汇款手续费等亦需由学生自行负担。此外,若未按要求提交课题或报告,需退还已发放的奖学金。

如因不可抗力原因不得已放弃参加,需按以下步骤及时处理:①立即向本研修项目的开设部门——教养教育创新工程项目组提出申请(事务局邮箱:admin@lap.c.u-tokyo.ac.jp);②联系事务局后,提交书面的放弃申请书。放弃日期以书面申请书收到之日为准。如延迟申请,可能影响候补人员的选拔及当地的相关调整。

・截至2024年5月7日,入境中国需办理签证。获准参加9月当地研修的学生,若无护照请尽快办理,并在出发前取得中国签证。

■ 咨询方式

请通过官网咨询栏或以下LAP邮箱联系。  LAP事务局 admin@lap.c.u-tokyo.ac.jp(@换成半角)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