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晓星、福岛 智
中国聋教育的社会学思考

南京大学与东京大学的交流今年步入了第十个年头。作为东京大学教养教育向海外推广的最初目的地,东京大学教养教育项目(LAP)每年都在南京大学实施了集中讲座。从前年开始,我们开始了学生交流活动,让相互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深入。
为了纪念两校交流10周年,今年我们从南京大学迎来了贺晓星副教授(社会学),他将与东京大学尖端科学研究所的福岛智教授(福岛教授本人也是盲聋人)一同进行对谈形式的讨论,主题是“中国聋人教育的社会学考察”。请务必踊跃参加。
日期时间
2011 年11 月10 日(周四) 18:00~19:30
18:00~18:45 贺老师的演讲
18:45~19:30 贺老师与福岛老师的对谈,之后进行提问与应答
地点
18 号馆大厅
概要
聋人教师在聋教育界地位边缘或被排除在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聋教育的世界几乎成了听人唱主角的舞台,成为了一项听人帮助聋人矫正聋人的事业。调查表明,聋人虽然和听人共有一个日常生活世界,但却是一种异文化的存在。这一异文化的世界是以“视觉优先”为特点的,在这个世界中“相似”成为逻辑的原理成为秩序的保证,词与物、能指与所指紧密地相贴在一起,“看”取代“听”成为认识事物的主要手段。如果缺乏对聋文化的理解,“帮助”和“矫正”的善意很可能会变为一种文化的强制,对这一点需要有一种社会学的清醒意识。在视觉主位的读图时代,聋教育有可能通过重视视觉的课程改革,让更多的聋人教师参与教育,也更好地服务于聋人。
[讲师介绍]

1962年生于浙江省嘉兴市。1986年从广岛大学教育学部毕业。1991年获得广岛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博士(教育学)学位。专业方向是教育社会学。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教育社会学会副理事长。著书有《孩子、家长与教育:现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中日案例研究》(合著。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论文有《中国聋人的犯罪与教育》(南京:《中国研究》2008),译著有《反“日语论”》等。

评价内容